10月12日。今天的S3和平時相去甚遠,前方的台側打上橘黃色的燈光,左右鋪上桌巾的控台也擺了各種合成器、植物盆栽和會發光的字版等吸睛的物品,像是準備展開一場派對。平時排列整齊的座椅被撤去大半,同學們席地而坐,充滿期待與蠢蠢欲動好奇地等待著什麼事情發生。
一、Who are them?
兩位老師都是年輕帥氣的男性,一站上台便渾身氣魄。
「今天我們是來說我們的故事的。當然,也想聽聽看現在年輕人的想法。」
從他們的職業與經歷,就能看出名副其實的「結合」與「跨域」:兩人涉足舞者、作家、教師、產品設計師、食品行銷廣告企劃、Beat maker、DJ、藝術家等諸多領域,各有所長中又有不少重疊之處,完全是天作之合的夥伴。
兩位老師的座右銘是「結合自己喜歡的東西,生存下去。要在各種領域中找到平衡,不斷訓練跨界的思考模式。」
要說到他們近來標誌性的成就──2022春天,兩人號召了一群舞者、DJ與beat maker等各式各樣的藝術家,在某個餐廳地下室舉辦了一場「誰都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實驗性活動,沒想到這樣看似毫無章法的企劃竟大獲成功。
「我發現,在台灣的街頭文化裡,無論做創作,塗鴉、跳舞、DJ、時尚,大家都在自己的圈子裡做很酷的事情,卻很少放在一起。」
「所以我們想做一個活動,把不同的領域做結合。正好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才華的藝術人,所以找到共襄盛舉的夥伴並不是難事。」
至於這麼做的理念,很簡單也很偉大。「就只是想辦一場我們想去的活動而已,因為在台灣找不到。我不想當個只會嘴上抱怨環境不好、自己卻不做任何事的人,決定以身作則。」
這世上能夠把人們連結在一起的東西算不上太多,而藝術恰好就是其中一項,熱愛藝術的他們便決定利用這一點。
「大家都喜歡現場表演。我們跑到平常不會去的場地、做大家會喜歡的文化,讓沒接觸過的人也能很自然地看到並且愛上,不需要刻意強迫推銷。」
「我身邊有誰、有什麼資源?要發揮藝術感有什麼技巧?有很多很多的事要思考。但最重要的是,常態性出現的影響力才能改變環境文化,持續做才會有意想不到的火花。
畢竟各位想想,你平常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學好一個東西?一定要有重複性的付出對吧。
所以我們堅持做一件事情,讓台灣那些沒被發掘的音樂愛好者能夠在跨界融合場域裡有個歸屬地。這是我們的使命。」
二、現場盛宴
接著,他們帶著笑容解釋了今天把場地佈置成這樣的理由。「本來想過放之前錄的影片分享給大家,但最後我們還是決定直接把表演帶來現場,讓各位近距離感受街頭文化。」
「對了,別忘記互動。在一場表演中只當個安靜的觀眾而沒有互動的話,一定會錯過些東西。」
隨著一聲令下,頂上的日光燈倏然暗了,只剩下橘黃色的燈光交錯地打在台前,頓時充滿了令人亢奮的神秘氛圍。
伴隨著音樂,各方舞者、樂手、DJ、beat maker紛紛在台前全身心地投入了半即興的表演,其中甚至有不少人是日常和我們同進同出的同學們。大家在音樂與舞蹈的催化之中忘卻了所有拘束與隔閡,只是隨著節拍恣意舞動身體與靈魂。
到了後半段,兩位老師更進一步地邀請所有同學起身加入舞池、甚至參與即興的饒舌對戰。就算是平時不擅跳舞的人,在氣氛的同化下也紛紛鼓起勇氣走入聚光燈下解放自我,享受片刻無所憂慮的歡愉。
誠如老師們所說的,在藝術融合的場上,我們跨越了所有領域和言語的隔閡,只是用最赤誠的心去放縱狂愛。
三、結語
狂歡過後,兩位老師又總結了他們最想傳達給大家的幾個重點。
「要完成一場演出,有三個很重要的元素必須注意──Artsist參與的人,Space空間,Audience觀眾。
你可能會想,So what? 這些東西大家從小聽到大,似乎也不知所以。
但其實,無論想去世上的哪裡表演,都要考慮到這三件事。當你真正把這三個元素一起思考,你才能想出你可以做什麼,以及如何讓所有人產生互動──我認為最可惜的活動參與方式,就是回家時沒有任何互動經歷,收穫一個「我在我不在都沒差」的結果。」
「當然,在這三件事之前,更根本的出發點是同理心。
從同理心開始思考這一切。讓所有東西不只被看到,還要被聽見。
跟人產生連結、一起創造一個東西,不只是創意和跨界的準則,更是所有人類的深層需求。
還有,好好照顧自己。如果你身心健康,那你的作品也會是健康的。當你照顧好「人」,藝術也會被照顧到。」
對於所有有幸參加這場講座課的人而言,今天必然是十足難忘且珍貴的體驗。
筆者對於街頭藝術的研究不算深,過去也不曾想像過那樣的世界會出現在自己面前。而當真的親眼見識過後,竟為之深深地震懾與感動。
除了受到臨場感的震撼,更令我銘刻在心的是兩位老師面對理想時那毫不拖泥帶水的行動力、理直氣壯的熱誠。
「因為堅持下去,所以想要做的事就發生了。」
看似十分簡單的道理,卻承載著夢想與現實的無限重量。
20231012 北藝大MIT二年級陳蝶兮 撰文